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部门: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99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108/R

邮发代号: 22-38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山西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253-9926
  • 国内刊号:14-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山西医药杂志2016年第7期文章
  •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破坏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1]。其治疗方案近年已日趋成熟,多种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和(或)细胞毒药物已应用于治疗RA,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2种或2种以上改善病情药物(DMARD)联合治疗6个月以上病情仍有活动,此类患者通常称为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e‐fractoryrheumatoidarthritis,RRA)......

    作者:罗东萍;刘秀梅;牛红青;傅自力;郝轶群;王凯;杨波;杨洁 刊期: 2016- 07

  • 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牙隐裂是指牙冠表面出现的非生理性的细小裂纹,此裂纹较小,不易被发现,常无明显临床表现[1]。若裂纹较深,深入牙体,则可通过裂纹侵入细菌,形成牙髓炎,此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定点性咀嚼疼痛、遇冷热有刺激感以及牙髓炎的临床表现[2]。临床上可用探针检查隐裂或将棉花置于病变牙齿上,嘱患者咬合,若出现撕裂样疼痛,即存在隐裂牙。对于隐裂性牙髓炎,常规采用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的治疗方法[3],但很多患者出现治疗......

    作者:高珺;王芳;尤兴兰 刊期: 2016- 07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对比分析

    腹股沟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通过腹股沟区薄弱或缺损区域突出体表而形成,是普外科较常见疾病之一。腹腔镜技术因其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势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效果对比,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更为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赢凯;李斌 刊期: 2016- 07

  • 重症监护病房“三维”访视模式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心脏疾病的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出现意外的情况往往难以预料,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较大影响,患者常处于焦虑状态。且术后还需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和治疗,由于ICU环境复杂封闭、仪器嘈杂,及亲人不在身边,也造成了患者及家属精神紧张、猜疑,满意率低下的状态。许多研究证明,ICU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对促进心脏疾病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ICU护理质量有明显作用[1]。但是由于我国ICU访......

    作者:毛秋瑾;陈玉红;常芸;李纯;梁钰;冯萍 刊期: 2016- 07

  • 腹腔镜下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护理

    代谢综合征(MS)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聚集,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糖耐量下降或2型糖尿病(T2DM)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其中肥胖症和T2DM可能是MS的始动和中心环节[1]。腹腔镜下胃袖状切除术(LSG)可改善肥胖型[体质量指数(BMI)>30kg/m2]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脂肪肝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2]。作为一种可......

    作者:王润平 刊期: 2016- 07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4例早期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治疗方式将54例患者分为:宫腔镜治疗组(21例),行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腹腔镜组(33例),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分析其治疗结局。结果①治疗方式:宫腔镜组21例中......

    作者:陈雪;黄岳;李艳飞 刊期: 2016- 07

  • 等比重罗哌卡因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剖宫产术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

    目的:确定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可信区间(CI),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择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经腰椎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注射时间30s。第1例产妇罗哌卡因剂量为10mg,采用序贯法,根据蛛网膜下腔阻滞是否成功确定下一例产妇的罗哌卡因的用量,相邻剂量......

    作者:雷波;王雷;贺淑君;郭敏;李玲;杨云龙;左娟;赫金鑫 刊期: 2016- 07

  •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的超声表现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超声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超声表现进行分型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进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超声表现拟分为3种类型:低回声衰减型(Ⅰ型)22例,均匀低回声型(Ⅱ型)24例和囊实性回声型......

    作者:张蕊;陈金卫;刘晓芳;李姣玲;颜璨 刊期: 2016- 07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0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和4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儿需腰麻的外科手术患儿采用酶联荧光分析(ELFA)技术检测患者脑脊液降钙素厚(PCT)。比较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和普通组、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的差异。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

    作者:王文徽;韩虹;杜丽君;武运红;孙浩;杨银升;朱镭;郭伟立 刊期: 2016- 07

  • 1855个供精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供精人工授精(AID)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中心874对夫妇完成的1855个AID周期,探讨各种因素与AID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①<30岁组AID临床妊娠率(31.2%)高,30~34岁组妊娠率25.1%,35~39岁组妊娠率23.0%,≥40岁组妊娠率(12.0%)明显下降(P<0.05);②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艳梅;梁云霞;王莉莉;郅洋;王慧芳;王静;宋春英;郭兴萍 刊期: 2016-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