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部门: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99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108/R

邮发代号: 22-38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山西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253-9926
  • 国内刊号:14-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山西医药杂志2015年第17期文章
  • 瑞巴派特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影响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发病特征为病程长、慢性及周期性反复发作,并伴有节律性腹部疼痛[1]。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减少胃黏膜侵袭因素,如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及抑制胃酸分泌[2],采用这些治疗手段溃疡愈合率较高,但无法解决溃疡易复发的问题[3]。有研究表明溃疡愈合质量越高,其复发率越低[4],而目前增强胃黏膜修复的治疗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常规方法基础......

    作者:胡勃;郭彦 刊期: 2015- 17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分析

    肺癌是现阶段发病率、病死率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病种,而非小细胞肺癌则是其主要的病理类型,目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取的是姑息治疗方案[1]。吉非替尼是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病例的二线标准治疗药物选择,多项研究证实,吉非替尼用于放化疗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病例安全性较高,在延长该类病例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治疗优势[2]。但在吉非替尼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过程中,与该药品相关的不良......

    作者:杨红梅;徐芳 刊期: 2015- 17

  • 热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0月3日至2014年10月9日有明确病理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36例,按数字表随机原则分组的方法分为单纯化疗组(A组)和化疗联合热疗组(B组)。其中A组68例,给予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第1~14天,顺铂75mg/m2,静脉滴注,分为第2~4天,21d为1个周期,......

    作者:郑国宝;张建国 刊期: 2015- 17

  • 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7例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卒中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1例作为对照组,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77例青年卒中患者中男性61例(79.2%),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显著高于女性患者(t=-2.2......

    作者:甘秀红;王君梅;田沈 刊期: 2015- 17

  • 中西医联合用药与单纯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中药联合用药与单纯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症状评分系统(TSS)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

    作者:赵扬 刊期: 2015- 17

  •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术后认知障碍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4例,均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47例患者术中BIS维持在50~59为对照组,47例患者术中BIS维持在40~49为观察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前、拔管1h......

    作者:刘铁军;董晓柳;白静;张树波 刊期: 2015- 17

  • 夜间无创通气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夜间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Ⅲ~Ⅳ级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夜间血氧、动脉血气、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处于Ⅲ~Ⅳ级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夜间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加氧疗,对照组单纯夜间氧疗,治疗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2组夜间血氧、动脉血气、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夜......

    作者:李元广;徐效峰;赵宇;丘韶校 刊期: 2015- 17

  • C肽及骨钙素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C肽及骨钙素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以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及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餐后2h血糖(P......

    作者:郭宝强;许秀丽;孟强 刊期: 2015- 17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 CT 诊断分析

    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ANFH)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病情进展常导致髓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约60%的患者终双侧受累[1]。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2]。螺旋CT扫描是早期诊断本病的可靠手段。现对我院88例ANFH患者的螺旋CT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各种CT征象的诊断意义和价值,以期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葛乃永;徐凯 刊期: 2015- 17

  • 骨血管瘤 CT 和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血管瘤占全部骨肿瘤的1.4%,占良性骨肿瘤的2.6%,好发于扁骨,如脊柱、颅骨、颌骨等,长骨少见,临床上以脊柱血管瘤常见,约占全部血管瘤的14%,好发于下段胸椎和腰椎。以胸椎多发,腰椎次之,颈椎及骶椎少,病例中年龄为11~15岁,以中年女性多见。骨血管瘤分为海绵型和毛细血管型,前者多见,它是由充满血液扩张的薄壁腔窦构成,此型多见于颅骨,毛细血管型由极度扩张增生的细小毛细血管构成,此型多见于长骨,......

    作者:杨艳萍 刊期: 201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