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部门: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99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108/R
邮发代号: 22-38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253-9926
- 国内刊号:14-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硫酸镁致过敏反应一例
患者:女,28岁.主因孕足月,发现血压增高20d,头痛头晕半个月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汤红蕾 刊期: 2002- 06
-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胃穿孔3例
例1:男性,65岁.食管中段癌,行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后4d胸腔引流管突然引流褐色胃液约300mL.胃造影吻合口光整,卧位后见造影剂从胃底部吻合口下方约3cm处流入胸腔,证实为胃底部穿孔.当日二次开胸,见胃底部近小弯侧胃壁坏死穿孔约3cm长,其下方胃壁有约2cm×2cm大小范围颜色稍黑,行胃修补术,胸腔引流,胃肠减压,术后静脉高营养.......
作者:司保红 刊期: 2002- 06
-
小儿麻醉意外2例
例1:男,8个月,体重9kg.下唇部肿物,肿物大小约黄豆.拟在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前0.5h肌肉注射阿托品0.1mg.考虑到手术短小,麻醉选择静脉复合麻醉.肌肉注射氯胺酮75mg入手术室,鼻导管吸入氧气.建立静脉通路静注咪唑安定1mg.5min后开始手术,患儿体动,静脉滴注氯胺酮15mg.12min唇部肿物切除,压迫止血时SpO2显示为87、88、91、94,未予处理,14min发现嘴唇颜色略发......
作者:王晓志;史晓燕 刊期: 2002- 06
-
以右上肢舞动就诊的脑梗死一例
患者:男,72岁.主因右上肢不自主舞动7h入院.既往有1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及8a余的糖尿病史.平素血压控制在150~140/95~90mmHg之间,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8.3mmol/L.查体:血压:180/80mmHg,神志清楚,肺脏、心脏、腹部未见异常.......
作者:康惠洲 刊期: 2002- 06
-
超声诊断乙状结肠癌伴肺转移一例
患者:男,72岁.主诉:咳嗽、下腹痛、呕吐、大便不通3d余.查体:左下腹可触及4~5cm大小肿块,压痛明显.纤维结肠镜查:进入30cm处肠腔狭窄,黏膜表面糜烂,质硬而脆,触及易出血.肠镜诊断:乙状结肠实性占位病变.X线胸片:右肺下叶多发性结节,肋膈角尚清.诊断右肺下叶转移肿瘤伴包裹性胸腔积液.......
作者:秦鹏图;刘曙光 刊期: 2002- 06
-
成人肠套叠全结肠切除长期存活一例
患者:男性,24岁.因腹痛、腹泻、脓血便10d,入内科以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7d,腹痛、脓血便加重而转入本科.体温36.8℃,痛苦病容,腹部膨隆,可见肠形,肠鸣音亢进,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左腹部可扪及条索状包块,压痛阳性,X线检查,腹腔内可见数个阶梯状液平面.......
作者:田建平;李志平;宋礼锁 刊期: 2002- 06
-
苯唑利啶类的抗菌活性及临床应用
革兰阳性致病菌往往具有极强的耐药能力,耐药菌株是某些院内感染的突出病因,临床上常因耐药菌株的出现而被迫更改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有资料显示,目前在美国住院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耐美替西林葡萄球菌达50%,且大多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多重耐药性阳性菌感染,可改用结合型链霉杀阳菌素、新型糖肽类抗生素或新型抗菌药物--苯唑利啶类(oxazolidinones).......
作者:陈南华;朱雪波;庄海群 刊期: 2002- 06
-
纯化试剂提取血涂片DNA去除PCR抑制剂
血涂片和骨髓片在临床检查中,作为一种常规手段被广泛采用.目前DNA的分析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检验如血液病、遗传病、骨髓移植、基因诊断及病原微生物等.临床有的病例及对一些疾病研究需要对已保存的血涂片和骨髓片等标本进行DNA分析技术,作回顾性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在总结自己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1]改进了一种从血涂片和骨髓片中提取DNA并用于短串联重复系统-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检测的方法.本方法的特......
作者:梁景青;梁景峰;赵芳芳 刊期: 2002- 06
-
腹腔内感染病人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研究
腹腔内感染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及时、正确的抗菌药物治疗对腹内感染疾病的预后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尽管新的抗菌药物不断问世与应用,但细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的加重.因此掌握腹腔内感染病原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对腹腔内感染疾病的治疗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为此我们对200例腹腔内感染患者作了系统的病原学检测及药物敏感性测定,以期掌握其大概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规律,力图为本病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郭存九;郭先锋 刊期: 2002- 06
-
Y染色体STR位点的鉴定
Y染色体STR基因座位自发现以来,就引起了法医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由于新位点的不断发现使其在某些特殊案例尤其是在强奸案提取的混合斑检材(阴道脱落细胞和精子)和父系之间的亲权鉴定显示突出优势.本文介绍一起强奸案例,女性已死亡2个月,轻度腐败,DNA特异性扩增有一定难度,用Y染色体STR基因座成功解决了此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更谦;员克明;尉洁 刊期: 2002- 06
动态资讯
- 1 某三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评价
- 2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小儿疝气中的应用
- 3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致药物热一例
- 4 乳腺癌不同分期下门诊和住院化疗费用的比较
- 5 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
- 6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观察
- 7 乌头马钱子急性中毒一例
- 8 纳米凝胶制剂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进展
- 9 Nrf2/ARE 通路关于糖尿病肾病肾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 10 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
- 11 生殖器疱疹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其进展
- 12 阳泉市耐火材料企业工人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 13 大株红景天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变化
- 14 结节性胃炎合并胃癌二例
-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 16 高龄妊娠糖尿病患者铁代谢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 17 脊柱转移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诊断
- 18 健胃愈疡颗粒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 19 住院患者急诊标本周转时间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 20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