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避孕药类型与科学使用指南

时间:2025-07-18 11:50:19

在生殖健康领域,避孕药的科学使用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避孕药主要分为短效、长效、紧急三大类型,其作用机制、服用方法和适用场景存在显著差异。正确理解这些差异不仅能提高避孕效果,更能避免因错误用药带来的健康风险。

短效避孕药:精准调控的生理节律管家

这类药物通常由雌激素和孕激素复合配制,如同精准的"生理节律调节器",通过模拟自然激素波动实现避孕效果。正确的服用方式要求使用者从月经周期第1-5天开始首剂,后续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市售包装分为21片装和28片装两种规格:前者需在完成整盒后停药7天再续服,后者含空白片可直接连服下一盒,这种设计如同手机闹钟的循环提醒功能,帮助维持体内激素稳定水平。

作为妇科多面手,短效避孕药在避孕之外的医疗价值常被忽视。临床数据显示,规律服用可有效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同时将子宫内膜癌风险降低40%。但需特别注意,漏服超过12小时就需启动补救措施,如同精密仪器需要定期维护,连续服药才能保证最佳效果。

长效避孕药:定时生效的生理防护罩

以左炔诺孕酮为代表的单方孕激素制剂,其作用原理如同"季度防护屏障"。初次服用需严格把握月经周期第5天的时间窗口,首剂后间隔10天补服第二剂,此后每月固定日期维持给药。这种周期性管理模式类似于智能家电的定时功能,特别适合需要长期避孕但易忘记每日服药的群体。

但长效制剂对用药时间的精准度要求极高,首次服药时间偏差超过48小时即可能影响避孕效果。临床观察发现,约15%使用者会出现经期延长现象,这如同机械装置运转时的正常摩擦,通常2-3个月经周期后能自然适应。需要强调的是,这类药物更适合已完成生育计划的女性,初次避孕者建议优先选择短效制剂。

紧急避孕药:特殊时刻的生理安全阀

作为事后补救措施,这类高效孕激素药物犹如"生理系统的应急开关",必须在无防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启动。其作用机制通过快速增厚子宫内膜形成"生物屏障",阻止受精卵着床。但需清醒认识,随着时间推移,避孕有效率会从95%快速衰减,超过120小时基本失效,这类似于消防栓的有效使用时限。

临床数据警示,重复使用紧急避孕药可能导致月经紊乱概率上升至38%,相当于每月打乱生理时钟四次以上。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建议,每年使用不得超过三次,且不能替代常规避孕手段。特殊情况下若错过黄金72小时,需立即就医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科学选择的决策坐标系

面对三类避孕药,决策需建立三维评估体系:首先考察使用频率匹配度,将生活规律性纳入考量;其次评估健康基础,存在血栓病史者慎用激素类制剂;最后权衡医疗价值,痛经患者可优先考虑短效药的多重获益。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专项体检,如同汽车需要年检,及时监测激素水平、肝肾功能等关键指标。

当出现突破性出血持续超过5天,或头痛伴随视力改变时,应立即启动医疗干预。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是数字化药盒的普及,这类智能设备通过蓝牙连接手机APP,漏服提醒准确率达98%,正在重塑现代人的用药管理模式。

正确认知避孕药的双刃剑特性,既是生殖权利的重要保障,也是健康管理的基本素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建立个体化用药方案,才能让现代医学成果真正服务于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