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神经科学新锐获1亿美元融资
时间:2025-07-30 14:11:03
在生物医药行业风起云涌的当下,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治疗的新锐企业近日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犹如一剂强心针注入赛道。这笔里程碑式的融资不仅刷新了该领域早期融资纪录,更标志着资本市场对神经科学创新疗法的信心投票。
破冰之旅:为什么CNS领域需要新玩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涵盖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抑郁症等重大疾病,全球患者超10亿人,但现有药物有效率不足50%。传统药企因研发周期长(平均12年)、成功率低(临床阶段失败率超90%)逐渐收缩战线,这就像试图用渔网捕捉空气中飘散的蒲公英——看似目标明确,实则收效甚微。而本次获得融资的企业独创的神经可塑性调控平台,通过模拟大脑自我修复机制,将药物开发周期压缩至5-7年,临床前数据展现出的疾病修饰潜力,让投资者看到了破局的可能。
技术解码:1亿美元背后的科学含金量
该公司的核心技术聚焦于近年来突破性的表观遗传编辑技术。简单来说,就像给基因安装智能开关,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精准调控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其先导药物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动物模型中成功将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提升300%,这个效果相当于把逐渐熄灭的烛光重新拨亮成火炬。本轮领投方红杉资本医疗合伙人透露:仅这项技术的专利壁垒就构建了至少5年的市场独占期。
资本逻辑:为什么是A轮就达亿元级?
在生物医药融资趋冷的2023年,这个案例显得尤为特殊。数据显示,全球CNS领域A轮平均融资额仅为3500万美元,本次交易却达到行业均值的2.85倍。深创投健康基金负责人用金字塔原理解释:底层是扎实的15项国际专利,中层是跨国药企出身的创始团队(核心成员曾主导过3个CNS药物上市),顶层则是布局完整的6条管线。这种立体化优势让投资人甘愿支付溢价,就像收藏家争相竞购未完成的达芬奇手稿——看中的是未来升值空间。
临床推进:融资将如何改变治疗格局?
资金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
加速主攻药物进入II期临床(预计2024Q2启动)
建设AI辅助的血脑屏障穿透技术平台(突破率提升至传统方法的8倍)
拓展精神分裂症基因疗法管线
首席科学官打了个比方:现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就像用消防水枪浇花,而我们正在研发的是带GPS定位的滴灌系统。这种精准医疗思路,可能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行业平均的60%降至20%以下。
生态构建:跨国药企已开始围猎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融资出现了辉瑞、罗氏等巨头的战略跟投。这种产业资本提前卡位的现象,在业内被称为许可证交易前移。就像足球俱乐部青训营挖苗子,大药企正将投资触角伸向临床前阶段。据内部人士透露,某TOP10药企已开出3亿美元预付款+7亿美元里程碑的潜在合作条款,只待首个临床数据揭盲。
站在神经科学爆发的前夜,这笔融资或许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注脚。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CEO的回答意味深长:我们不要做昙花一现的独角兽,而要成为改变治疗范式的领头羊。随着资金到位,这家公司计划在2024年将团队规模扩大200%,并在苏黎世设立欧洲研究中心,真正开启CNS治疗的全球化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