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夏季护心指南:避4事做6事

时间:2025-06-26 14:21:04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大量排汗调节体温,这一过程会导致血液浓缩、电解质流失,心脏需要更高负荷维持循环功能。据统计,每年6-8月心血管急诊量较其他季节增加20%-30%,这与夏季特有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科学调整日常行为模式,能有效降低心脏突发事件风险。

少做4件加重心脏负担的事

1.剧烈运动:超出承受能力的“热血沸腾”

当环境温度超过32℃时,高强度运动会使核心体温急速上升,如同让心脏在“桑拿房”里加班。此时心率可达静息状态的3倍,同时大量出汗导致钾、钠等电解质失衡,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肌缺血。建议将跑步、球类等运动调整为清晨或傍晚进行,采用“说话测试”控制强度——运动时能完整说出一句话即为安全范围。

2.暴饮暴食:胃肠与心脏的“资源争夺战”

一次性摄入过量食物时,消化道需要调动全身30%的血液进行消化,这相当于强行分流了心脏的供血储备。特别是高脂饮食会使血液黏度在餐后4小时内提升15%,增加血栓风险。夏季建议采用“彩虹餐盘”原则,每餐包含3种以上颜色的蔬果,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脂,将进食速度控制在每口咀嚼20次以上。

3.熬3.:剥夺心脏的“夜间维修时间”

人体在深度睡眠阶段会启动“心血管维护程序”,心率下降15-20次/分钟,让心脏获得充分休整。连续熬夜超过23点,会使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升高50%,相当于在血管内埋下“微型炸弹”。建议设置“电子宵禁”——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用38-40℃温水泡脚10分钟帮助过渡到睡眠状态。

4.情绪波动:心理压力转化为“心脏毒素”

愤怒、焦虑等剧烈情绪会刺激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这种激素可使冠状动脉在30秒内收缩40%,如同给心脏供油管道突然拧紧阀门。可采用“5-7-8呼吸法”应急调节:吸气5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3轮能使心率快速回归正常区间。

常做6件守护心脏的事

1.适量运动:给心血管做“弹性训练”

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快走或游泳,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相当于给心脏装上“辅助泵”。运动时保持“微汗但可交谈”的状态,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钾的椰子水或淡盐水。

2.清淡饮食:打造“低阻力”血液循环

将每日盐摄入控制在啤酒瓶盖大小(约5g),用葱姜蒜等天然香料替代部分盐分。富含Omega-3的鲭鱼、亚麻籽能减少血管壁“锈蚀”,像给血液管道涂抹“润滑剂”。

3.充足睡眠:启动心脏“深度维护模式”

保持22:00-6:00的黄金睡眠时段,此时人体分泌的褪黑素能中和破坏血管的氧自由基。午间20分钟“充电小睡”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提升35%。

4.情绪稳定:构筑“心理防波堤”

每日10分钟正念冥想,能使压力激素皮质醇降低26%。培养“三件好事”记录习惯:睡前记录当天3个积极瞬间,持续6周可显著改善心脏变异性。

5.多喝水:维持血液“理想稀释度”

每小时饮用200ml温水(约半瓶矿泉水),使尿液保持淡柠檬色。加入2片新鲜薄荷叶的水分更能促进微循环,相当于给血液做“水力按摩”。

6.定期检查:建立“心脏健康档案”

3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心脏三联检”:动态心电图捕捉隐匿心律失常,颈动脉超声评估血管“使用寿命”,hs-CRP检测预测炎症风险。夏季前专项检查可提前发现90%的潜在隐患。

特别提醒:当出现“非劳累性牙痛”、“左肩放射性酸胀”、“莫名冷汗”等不典型症状时,应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就医。这些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摩尔斯电码”式求救信号。通过科学管理生活细节,能让我们的心脏在炎夏依然保持稳定有力的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