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2025卫生职称评审新规解析

时间:2025-06-20 10:14:55

2025年卫生职称晋升材料审查标准迎来重大调整,评审导向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尤其强调临床实践价值与社会贡献。以下结合新规要求,分点解析五类核心业绩材料的准备要点及达标标准,助力医护工作者高效完成申报。

一、临床诊疗能力:病例数量与质量双轨并行

达标标准:以三级医院主任医师为例,近五年需累计完成复杂病例诊疗800例以上(含疑难重症占比不低于30%),并提供至少20份完整病案作为“技术代表作”,涵盖术前讨论、手术记录、术后随访全流程。

材料准备:

病例统计表需由医院病案科盖章,标注病例分级(如CD型病例占比);

代表性病案附专家点评,突出技术难点与创新点(如微创术式改进);

对比类数据更受青睐,例如“某术式并发症率较行业标准下降5%”等量化成果。

二、基层服务经历:从“时间证明”到“能力输出”

达标标准:副主任医师晋升正高需累计基层服务12个月(分段累计有效),重点考核“技术下沉实效”,如开展新项目数量、带教基层医护人员人次。

材料准备:

服务协议与考核表:注明派驻期间主持的培训场次、诊疗病种拓展清单;

成果佐证:如帮扶卫生站建立标准化诊疗流程的文书、远程会诊记录;

基层单位盖章的效益报告,包含接诊量提升率、转诊率下降值等指标。

三、科研创新能力:从“论文堆砌”到“代表作突破”

达标标准:取消SCI论文硬性指标,改为“1+N”成果组合: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排名前三)或发明专利,搭配3篇核心期刊论文(限第一作者)或2份被采纳的行业标准/指南。

材料准备:

纵向课题结题报告突出临床应用转化率(如研究成果纳入临床路径);

专利需附实施许可协议或产品注册证,证明商业化价值;

论文需提供检索报告,并标注他引次数(政策明确排除自引和互引)。

四、继续教育学分:从“形式达标”到“精准赋能”

达标标准:五年内累计继续教育学分≥120分,其中Ⅰ类学分占比不低于1/3,且需包含本专业前沿技术模块(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基因治疗伦理等课程)。

材料准备:

学习记录与课程大纲对照表,标注与现岗位的关联性;

跨学科学习证明(如护理人员选修医院管理课程);

实操类培训需提供考核成绩单或导师评价(如腔镜模拟操作评分)。

五、团队管理贡献:从“个人英雄”到“组织赋能”

达标标准:科室主任/护士长需提交团队建设专项报告,包含人才梯队建设方案(如培养2名副高以上骨干)、质控改进案例(如DRG支付下成本管控模型)、应急处置预案演练记录等。

材料准备:

科室年度目标责任书与个人KPI对照表;

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截图(如i人事系统的带教日志、排班优化数据);

多学科协作案例(如MDT模式缩短平均住院日1.5天的数据分析)。

致命雷区警示

1.真实性红线:伪造基层服务时长、虚报病例数据等行为将被纳入“职称评审诚信黑名单”,三年内禁止申报;

2.材料逻辑链断裂:例如科研项目与临床工作无关联、继续教育学分集中在申报前突击获取;

3.格式不规范:未按《医疗卫生职称评审材料汇编模板》装订的文档直接作废(如病例报告缺少页码水印、未使用医院电子签章系统)。

新规本质是建立“临床价值坐标系”——用病例说话、用数据证明、用创新加分。建议申报人采用“倒推法”整理材料:先对照《卫生系列职称评审指标量化表》自评得分,再针对薄弱项补充实证(如低于标准线10%的指标需提供额外佐证)。此时恰如备战一场“没有补考机会的执业大考”,唯有早规划、细打磨、重实证,方能在评审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