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合肥2025医生职称评审五大变革
时间:2025-06-18 09:29:43
安徽省合肥市2025年医生职称评审即将迎来重大调整,此次改革涉及申报流程、资格条件、评审标准等多个维度。对于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而言,精准把握政策变化并提前布局,将成为晋升成败的关键。以下从五大核心变化切入,结合材料准备与破局方法,为医疗从业者提供系统性攻略。
变化一:申报流程数字化升级,时效性要求更高
2025年起,安徽省职称评审全面推行“线上+线下”双通道模式,申报人需通过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下载最新表格,单位初审后系统自动生成申报编号,材料上传时限较往年压缩30%。这一变化如同“电子挂号系统”,错过窗口期将直接失去评审资格。破局关键在于:
建立材料清单时间轴,将论文发表、继续教育学时等节点前置至少6个月;
与单位人事部门保持高频沟通,确保初审环节不因流程生疏而延误。
变化二:科研成果权重重构,临床案例地位提升
新政明确降低单纯论文数量要求,转而强调“临床价值转化”。副主任医师申报者需提供至少3份完整诊疗方案(含随访数据),主任医师则要求牵头1项省级以上临床路径优化项目。这相当于将评审标准从“纸面科研”转向“床边实战”。应对策略包括:
建立病例数据库,按病种分类保存影像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跟踪;
参与多中心研究项目,通过协作快速积累高质量临床证据。
变化三:继续教育学时认证收紧,跨学科学习成加分项
继续教育学分仍维持每年90学时的底线,但新增“医学人文”“智慧医疗”等跨学科课程的必修要求,且仅认可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建议采取“3+2”学习法:
3类核心课程(本专业前沿进展、医疗质量管理、医患沟通)优先完成;
2类拓展课程(医疗大数据分析、卫生经济学)选择在线学习以提升效率。
变化四:副高评审引入“动态配额制”,竞争差异化显现
根据行业反馈,2025年副高级职称将按专科领域分配通过率,急诊、儿科等紧缺专业配额上浮15%-20%。此举类似“专科定向招生”,需针对性调整晋升路径:
紧缺专业申报者应突出学科建设贡献,如带教记录、基层帮扶证明;
竞争激烈专业需准备5分钟答辩视频,用三维手术动画等可视化手段展示技术特色。
变化五:电子证书全面推行,追溯机制更严格
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但新增“回溯抽查”条款——评审通过后3年内,如发现材料造假将追回证书并纳入信用记录。建议建立“四重校验”机制:
论文查重报告提前由第三方机构认证;
科研项目批文扫描件与原件同步归档;
继续教育学分逐年在人社系统备案;
临床案例需经医院病案室加盖骑缝章。
面对这轮改革,医生群体需转变“突击备战”思维,将职称准备融入日常临床工作。例如,日常病例讨论可转化为标准化教学素材,科室质控数据能直接支撑管理能力证明。值得注意的是,答辩环节采用双通道模式后,线上答辩需特别注意环境光线、网络稳定性等细节,建议提前进行模拟录制。最终公示期虽仍为15天,但电子证书下发后即可用于岗位聘任,这为人才流动创造了更高效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