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农历五月‘毒月’养生指南:湿、热、寒三毒交织下的健康防御策略
时间:2025-06-12 11:44:58
农历五月,古称“毒月”,是一年中气候最复杂多变的时期。此时不仅蛇虫活跃,人体内的“湿、热、寒”三毒也悄然滋生,成为健康隐患。隋代医书《诸病源候论》早已记载,此时“诸久疾易发”,而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五月确实是皮肤问题、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期。这些现象背后,正是传统中医所说的“六淫邪气”集中爆发——风、寒、暑、湿、燥、热交织作用,导致人体阴阳失衡。
湿毒:黏腻如梅雨的体内淤积
湿毒如同阴雨天附着在墙壁上的水汽,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身体。当环境湿度过高,人体汗孔张开,湿邪便趁机侵入,淤积在皮肤和脏腑之间。最典型的症状是晨起时身体沉重如裹湿衣,舌苔厚腻似铺了一层白霜,食欲不振到看见油腻食物就反胃。更麻烦的是,湿毒会与热毒或寒毒结合,形成更难祛除的“湿热”或“寒湿”。比如湿疹反复发作时渗出的黄色液体,就是湿热交织的表现;而慢性腹泻伴随手脚冰凉,则是寒湿困脾的征兆。
热毒:体内点燃的隐形火把
农历五月气温骤升,人体阳气外浮,内热不断积聚形成热毒。这种毒不像明火般灼热,而像慢炖锅般持续蒸腾津液。患者常感到口干如久旱的田地,即使大量饮水也无法缓解;情绪则像一点就燃的干柴,稍遇刺激便烦躁易怒。皮肤上冒出的痤疮和痱子,实际上是身体在通过毛孔排泄热毒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导致毛孔开合失调,反而会让热毒郁结更深——这解释了为什么办公室人群在五月更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目赤肿痛等“上火”症状。
寒毒:藏在盛夏的隐形冰窖
与直觉相反,五月的寒毒危害可能比冬季更甚。当人们贪凉饮冷、久吹空调时,体表毛孔遇冷骤然闭合,将寒邪锁在体内。这种寒毒像冰箱里的霜,看似微不足道,日积月累却能让脏腑功能逐渐“冻结”。典型表现是腹泻时腹痛如绞,排泄物清稀如淘米水;女性则可能出现痛经加重、经血中夹杂暗紫色血块。更危险的是,颈肩部位被冷风直吹后,寒毒可能循经络入侵,引发面瘫——这正是中医强调“暑月不迎风”的原因。
三毒联防:从饮食到作息的立体防御
对抗五毒月的威胁,需要像防汛一样建立多道防线。饮食上宜遵循“夏吃淡”原则,用冬瓜、薏米等利湿食材冲刷体内淤积;绿豆、苦瓜等凉性食物则可中和热毒,但需搭配姜片防止过度寒凉。运动方面推荐“微汗为度”的八段锦或快走,既能宣发湿气,又避免大汗耗伤津液。特别要提醒的是,晚上11点前入睡比任何保健品都重要——中医认为子时(23:00-1:00)是胆经排毒高峰,熬夜会令毒素沉积加倍。
对于已经出现明显症状者,可采取“分区治理”策略:湿毒重者用藿香正气水外敷肚脐;热毒盛者饮桑叶菊花茶;寒毒深者以艾灸关元穴。但要切记,五毒月的养生核心在于“平衡”而非“对抗”,就像治理洪水宜疏不宜堵,过度清热可能招致寒毒,盲目温补又会助长热毒。唯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将这“最毒的30天”转化为调理体质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