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芒种食苦:清热解暑的时令养生智慧

时间:2025-06-06 11:37:08

芒种时节,暑气渐盛,湿热交织,正是人体阳气外浮、脾胃功能易受困的时期。此时饮食调养需顺应天时,以“清热解暑”为核心,兼顾健脾祛湿。民间素有“芒种食苦,胜似进补”之说,适当摄入苦味食物,不仅能刺激消化液分泌,还能通过其清热泻火之性,帮助身体平衡湿热气候带来的不适。

苦味入心:芒种饮食的养生密码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苦味入心经,夏季与心气相通。芒种时节的“苦”,并非单纯味觉体验,而是一种以食为药的养生智慧。苦瓜被誉为“君子菜”,其含有的苦瓜苷和奎宁类物质,能促进体温调节中枢的活性,如同为身体安装“天然散热器”。莲子芯虽苦,却富含莲心碱,可清心除烦,特别适合缓解暑热导致的心悸失眠。烹饪时可将苦瓜与排骨同炖,利用肉类脂肪中和部分苦味;或取莲子与百合、银耳共煮甜汤,既缓和苦感又增强宁神之效。

时令苦味四君子:从田间到餐桌的养生哲学

苦瓜的“以苦攻苦”最具代表性。其特有的苦味成分能激活味蕾神经反射,促使唾液和胃液分泌量提升约30%,相当于为消化系统按下“加速键”。建议选择表皮瘤突饱满、色泽翠绿的嫩苦瓜,切片后盐水浸泡可降低苦涩度,清炒或凉拌皆宜。

莲子的双重功效值得关注。湖南湘潭的“寸三莲”此时正值采收期,其钙含量是普通莲子的1.8倍。去芯莲子与芡实、山药配伍,可制成健脾祛湿的四神汤;保留莲芯则适合心火旺盛者,每日5-8粒沸水冲泡代茶饮,如同给心脏“降温”。

苦菜这类野菜常被忽视,实则富含胆碱和蒲公英醇,肝脏解毒能力可提升22%。东北地区常将苦菜蘸酱生食,江南则喜欢焯水后拌香干,这种“原生态”吃法最大程度保留活性成分。莴笋的苦味物质集中于叶片,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发现,其山莴苣素具有类似褪黑素的镇静作用。将嫩叶切碎与鸡蛋同煎,或取茎部切丝急火快炒,都是解锁其营养的妙法。

苦味搭配的黄金法则:君臣佐使的现代演绎

单一苦味食物可能令人却步,但通过科学配伍能创造惊喜风味。苦瓜配咸鸭蛋,蛋黄中的卵磷脂可包裹苦味分子,产生“先苦后甘”的味觉层次;莲子搭桂花,花香能激活嗅觉受体,抑制40%的苦味感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苦酸制甘”理论,至今仍具指导意义——凉拌苦菜时加柠檬汁,酸味可中和30%的苦涩感,同时促进铁吸收。

空调环境工作者需特别注意:每日食用苦味食物不宜超过200克,可搭配1-2片生姜调节寒热平衡。体质虚寒者可将苦瓜改为焖煮方式,加入豆豉、紫苏等温性调料,实现“去性存用”的养生目的。

芒种苦味食谱实践:从理论到餐桌的转化

晨起可尝试改良版姜枣茶:取3片生姜、5枚去芯莲子、2颗红枣,文火煮20分钟。生姜的辛温与莲子的甘苦形成阴阳平衡,特别适合梅雨季晨间饮用,能提升全天代谢活力约15%。

正餐推荐三苦合鲜羹:苦瓜、莴笋、苦菜各100克切丁,与瑶柱50克同烩。海鲜的鲜味氨基酸可掩盖50%的苦味,瑶柱提供的锌元素则能增强味蕾对鲜味的敏感度。晚餐后可用莲子30克、小米50克熬粥,加入少许陈皮化解滞胀感,这种组合能使色氨酸吸收率提升2倍,有助于改善暑热引发的睡眠障碍。

芒种食苦的本质,是借助自然馈赠完成人体的季节性调节。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芒种,谓有芒之种可稼种矣。”饮食之道亦如此——在恰当的时间播种健康习惯,方能收获四季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