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中药煎煮五大核心要点:科学释放药效的关键细节

时间:2025-06-04 10:29:25

中药煎煮是中医药疗效释放的核心环节,其科学性与细节把控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掌握以下五大要点,可显著提升汤药质量,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一、煎煮器具:材质决定药效稳定性

砂锅自古被视为煎药的首选,因其导热均匀且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能最大限度保留药性。若条件有限,陶瓷锅次之,其釉面层可减少金属离子渗出;不锈钢锅虽导热快,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部分药材活性,需避免与铁、铝等活泼金属器具接触。例如煎煮人参时,砂锅的微孔结构有助于皂苷类成分缓慢释放,而金属锅可能导致有效成分被破坏。

二、水量控制:动态调节的黄金比例

加水量需根据药材特性与煎煮阶段灵活调整。头煎(首次煎煮)建议水量为药材重量的3-5倍,或液面高出药面2-5厘米,类似“浸没莲藕”的深度。如黄芪等根茎类药材吸水性强,可适当增加至5倍水量;而枸杞等果实类药材仅需3倍水量。二煎、三煎时水量递减,以没过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如同“覆盖一层薄纱”。煎煮过程中若水位下降明显,应及时补充热水,避免干烧导致成分焦化。

三、时间与火候:文武火交替的艺术

常规药材煎煮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但需区分药材属性。补益类如当归、人参宜文火(小火)慢煎40分钟以上,使醇溶性成分充分渗出;解表类如甘草则可武火(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维持30分钟。具体操作可参考“煲汤原理”:头煎煮沸后计时30-45分钟,二煎缩短至20-30分钟,两次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需注意,煎煮过度可能导致药液颜色过深、有效成分分解,而时间不足则溶出率降低。

四、特殊药材处理:分类施策的智慧

不同药材需差异化处理:黄芪、人参等贵重药材可单独煎煮2小时以上,再与其他药液混合;枸杞因含糖量高易糊底,应在最后5-10分钟加入;当归含挥发油成分,久煎易损失药效,建议后下(其他药煎好前10分钟放入)。此外,药材切忌提前冲洗,尤其像甘草表面的粉状物质为有效成分,水冲会导致药效流失。

五、常见问题与纠偏:从现象看本质

药液过量或不足时,需回溯水量与时间设定。若药液过多可延长浓缩时间;过少则下次煎煮增加10%-20%水量。药液颜色异常也是重要信号:过浅可能因煎煮时间不足或水量过多,过深则提示火候过猛或药材过量。例如煎煮当归时,若药液呈浅黄色且气味淡薄,可能为挥发油未充分保留,需调整后下时间。

通过系统掌握器具选择、水量调控、时间把握、药材分类及问题应对五大核心,能将传统煎药工艺转化为可量化的科学操作。正如老药工所言:“煎药如绣花,重细节者得药性。”每一环节的精细管理,都是对药效的层层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