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腰椎小关节紊乱:解密疼痛机制与科学防护指南
时间:2025-05-28 15:57:11
腰椎作为人体躯干的重要支撑结构,由多个椎骨和连接它们的关节组成。如果将腰椎比作一组紧密咬合的积木,那么腰椎小关节就像积木之间的“卡扣”,一旦发生错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许多人在生活中可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弯腰拾取物品、转身晾晒衣物时,突然感觉腰部传来剧烈疼痛,身体像被“卡住”般无法自如活动——这正是腰椎小关节紊乱的典型表现。
解密“卡扣”失灵的原因
腰椎小关节紊乱的发生主要与两种机制相关。第一种是关节面错位,当进行快速弯腰旋转动作时(例如搬重物时突然转身),关节的活动范围超出正常限度,导致上下关节突出现“半脱位”,就像错位的齿轮无法顺畅咬合。第二种情况是滑膜嵌顿,在突然的腰部扭动过程中,小关节间隙因过度牵拉形成负压,将包裹在关节腔内的滑膜组织吸入关节间隙,如同门缝夹住窗帘布般引发剧烈疼痛。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伏案工作者由于腰背肌群力量薄弱,关节稳定性下降,即使日常轻微动作也可能诱发紊乱,这解释了为何办公室白领群体发病率近年显著上升。
疼痛警报的独特信号
区别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放射性腿痛,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疼痛具有明显特征。患者在完成晾衣服、拖地等需要前屈旋转的动作后,直腰瞬间会感受到腰部“咯噔”样声响伴随刀割样疼痛,身体被迫保持前倾姿势,仿佛腰部被无形锁链固定。疼痛范围多集中在腰骶部,约40%患者会出现臀部或大腿后侧的牵扯痛,但不会超过膝关节,这种“止步于膝”的疼痛模式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急性发作期患者常呈现特殊体位:双手撑腰、躯干轻度侧弯,行走时如同提线木偶般小心翼翼。
三类高危人群的防护指南
长期弯腰工作者(如搬运工、护士)的腰椎如同持续拉伸的弹簧,每天超过300次的弯腰动作会逐渐损耗关节囊弹性。建议这类人群在搬重物时采用“军事战术蹲”姿势:双脚前后分开呈弓步,保持脊柱中立位,利用下肢力量完成动作,使腰椎压力降低40%。对于缺乏运动的中老年群体,可进行“靠墙幻椅”训练:后背贴墙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每天3组、每组维持15秒,这项运动能有效增强多裂肌等深层稳定肌群。久坐族每隔1小时应完成“座椅猫式伸展”——双手扶椅背,吸气时塌腰挺胸,呼气时含胸拱背,通过动态活动打破关节僵滞状态。
从急性处理到长期养护的完整方案
突发剧痛时,患者应立即采取“胎儿体位”:侧卧屈膝,在双膝间夹枕保持骨盆中立,这种姿势可使小关节间隙扩大0.5-1毫米,帮助嵌顿的滑膜组织自然回纳。日常养护推荐“三三制”锻炼法:每天3次、每次3组腰腹核心训练,如改良版平板支撑(膝关节着地)和仰卧臀桥,既能增强肌肉保护又不增加关节负荷。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自行尝试“吊单杠”“扭腰复位”等动作存在风险,曾有案例显示不当手法导致关节囊撕裂,因此急性期务必寻求专业康复医师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
预防腰椎小关节紊乱本质上是对人体生物力学的重新认知。从刷牙时单手撑台面分散腰椎压力,到使用长柄工具减少弯腰幅度,这些细微调整如同给腰椎关节安装“缓冲垫”。当我们将正确的动作模式训练成肌肉记忆,才能真正实现“治未病”的健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