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皮康王与皮康霜的区别: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
时间:2025-05-26 09:57:48
在药店买药时,不少人会被名字相似的药膏绕晕,比如皮康王和皮康霜。这两个名字像“双胞胎”的药,其实从成分到用途都有明显区别。今天咱们就把它们的“底细”说清楚。
一、皮康王:专治真菌感染的“杀菌小分队”
如果把皮肤比作战场,皮康王就是专门对付真菌的“特种兵”。它的核心成分是酮康唑,一种能破坏真菌细胞膜的抗真菌成分,相当于直接给真菌“断粮”,让它们活活饿死。比如脚气(足癣)、大腿根发痒的股癣,或者身上长圈圈状皮损的体癣,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但你可能不知道,皮康王其实是个“混血儿”——除了酮康唑,它还含有丙酸氯倍他索,一种强效激素。激素在这里的作用就像“消防员”,能快速止痒、消肿,把皮肤炎症压下去。不过要注意,激素用多了可能会让皮肤变薄、出现红血丝,所以医生常提醒:见效后别贪多,最长别超过2周。二、皮康霜:对付湿疹皮炎的“消炎能手”
和皮康王不同,皮康霜更像是“多面手”。它的成分组合和皮康王类似(同样含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但更擅长处理非真菌引起的皮肤问题。比如换季时胳膊起红疹的过敏性皮炎、穿新衣服导致的接触性皮炎,或者熬夜压力大爆发的神经性皮炎,用皮康霜能更快缓解刺痒。
这里有个误区要提醒:很多人以为“霜”比“王”温和,其实两者都含强效激素。如果用皮康霜治脚气,反而可能“火上浇油”——激素会抑制免疫反应,让真菌长得更欢。这就好比用灭火器浇花,不仅没用,还可能把花浇死。
三、怎么选?记住三个关键词
1.看病因:
如果皮肤问题边界清晰(比如脚趾缝脱皮、长圈圈状皮损),大概率是真菌感染,选皮康王。
如果皮肤一片片发红、摸上去发热,可能是湿疹皮炎,选皮康霜。
看部位:
激素成分在皮肤薄的地方(如面部、腹股沟)吸收更快,容易导致副作用。这些部位即使要用,也建议短期点涂,别大面积糊。
看时间:
无论用哪种,如果超过2周还没好转,别自己加量用——要么是诊断错了,要么产生了耐药性。这时候该找医生换方案,而不是硬扛。
四、这些坑千万别踩
把药膏当护肤品:有人觉得涂完皮肤滑滑的很舒服,长期当面霜用,结果脸越来越薄,甚至出现“激素脸”。
混着用更有效:有人皮康王涂完再叠皮康霜,以为是“双重保障”,实际可能增加激素过量风险。
症状消失就停药:真菌感染需要巩固治疗,比如脚气症状消失后最好再涂1周,否则容易复发。
下次买药前,不妨多问一句:“这是杀菌的还是抗炎的?”搞清这个底层逻辑,就能避开80%的用药误区。毕竟皮肤是自己的,用对药是本事,乱用药是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