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颈臂痛

时间:2024-12-20 16:50:21

颈臂痛(pain of neck and arms),颈、肩、臂、指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伤科常见病证。常伴有项强,手指麻木无力或头枕部疼痛、眩晕、耳鸣、下肢沉重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往往有伏案低头工作史。西医认为引起颈臂痛的疾病有许多,但颈肩部软组织、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和劳损性疾病最为常见,如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颈背肌筋膜炎、颈椎后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等。中医应用手法、中药、针灸、牵引等方法治疗颈臂痛有较好疗效,只有极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颈臂痛多为本虚标实证。中年以后,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滋荣筋脉。加之平素经常低头工作,缺少活动,气血呆滞不畅。饮食过于肥甘厚腻,亦会滋生痰湿,痰湿与瘀血滞气相合,阻遏经络,不通则痛。一旦感受风寒或颈项部用力不当,或夜寐位置不佳,都可诱发疼痛。也有由较剧烈的外伤而伤筋较重,瘀阻气滞,痹阻不通,发为肩臂疼痛。

颈臂痛的辨证以辨别虚实偏胜的不同类型为要点。最常见的是气血不通、痰湿痹阻的痹痛型。症状以颈、肩、臂、手指疼痛伴麻木为主。检查可发现颈活动受限、颈项肩背部有几处明显的压痛,头顶加压或同时稍侧弯颈部时麻痛加重。个别患者手指痛觉减退,握物无力。其次,为兼有肝阳上亢的眩晕型及肝肾两亏筋骨痿弱的痿证型。眩晕型除颈臂痛外还有头晕,目眩,而且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甚者颈部突然旋转后眩晕猝倒,项强,易怒,口苦,咽干等症也或存在。某些病例则以虚损为主,颈臂痛及眩晕,并伴有耳鸣,腰酸,心悸,神疲。痿证型多由颈臂痛起病,进而肢体沉重,活动牵强,步履蹒跚,小便滴沥。某些具此症状的患者以痰湿阻遏为主,或痰湿与肝脾肾虚损兼存,表现为形体似乎壮实但无力,动作迟钝,舌强,语言不利。颈臂痛的辨证还应辨别有否机械性的阻滞或其他影响气血通畅的因素,如颈椎椎体后缘明显的骨赘,后纵韧带较大的骨化块、颈肋、斜角肌挤压以及颈椎结核、肿瘤、脊髓各种病变等。这些因素有些只是产生病证的基础,而不是必然原因。但经过一定时间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加重,或者在周密的检查后已发现有关病证,则可能就是这些因素引起的症状,应予辨别。

治疗颈臂痛的常用方法有手法、药物、针灸、牵引及练功等。

手法。手法能舒筋解痉,流通气血,调整筋骨的位置,有较好的效果。通常用点压、推ai揉、捏拿、摩擦等手法,配合缓慢而有力的牵引和牵引下屈伸旋转。手法前后用活血通络药液浸渍的毛巾热敷则取效更佳。近年来也采用旋转按捺手法,但不宜用于年龄偏高、有心脑血管病变,X线片上有明显压迫脊髓的因素等病例。

药物。包括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药多以芳香宣窍、流通气血的药物制成高低适当的药枕夜寐时枕于颈部,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内服药则按不同类型施治。痹痛型用牛蒡子汤、鹿丹汤加减,以宣通气血、豁痰通络。症状缓解后用地黄丸类合大或小活络丹滋益肝肾、活血通络以得巩固。眩晕型应予滋水涵木、平肝潜阳,用杞菊地黄汤、天麻勾藤饮加减;以虚损为主宜益肝肾、养精血,可用河车大造丸。痿证型是精血枯涸成痿,当予峻补,方如全鹿丸。若兼有痰浊或以痰浊实证为主,则宜参入化痰之品或以逐痰通络为先,方如医学心悟解语丹。

针灸。可依疼痛范围循经取穴。七星针叩打颈部棘突、椎旁及肺俞、风门等穴并予拔罐亦常应用。

牵引。能解痉舒筋,从而活血止痛,也能调整筋骨的细微错缝。有坐位、卧位及立位三种位置,亦可用配戴在项肩部的牵引架。

练功。选用颈部活动为主和增强全身体质的两类术式,如祛病延年二十势、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