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如果在职业资格评审标准中加入职业素养评估是否能确保医疗质量
时间:2024-11-18 17:32:06
在医疗人员职业资格评审标准中加入职业素养评估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以下是具体的评估维度和方法:
一、职业道德
评估方法:通过医院的医疗记录系统和财务系统审查医疗人员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虚报医疗费用、篡改病历等。同时,调查医疗人员在学术研究中的诚信情况,包括是否存在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问题。例如,可以利用专门的学术查重工具检查论文的原创性。
重要性:诚信和正直是医疗行业的基石,医疗人员必须如实记录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维护医疗行业的尊严。
2.患者权益保护
评估方法:一方面,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询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感受到权益受到尊重,如是否被充分告知治疗方案、风险和费用等。另一方面,检查医疗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记录,看是否有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权、隐私权等相关内容。例如,查看是否有未经患者同意泄露其病情信息的情况。
重要性: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医疗人员有责任保护患者的隐私和自主决定的权利,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敬业精神
评估方法:医院可以统计医疗人员的出勤情况,包括加班次数、值班的认真程度等。同时,通过同事评价了解医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性,如是否主动承担额外的医疗任务、对疑难病例是否积极参与研究和治疗等。
重要性:医疗工作常常需要高强度的投入,敬业的医疗人员能够更主动地为患者服务,确保医疗工作的及时性和高质量。
2.对医疗事业的热情
评估方法:可以通过与医疗人员的面谈了解他们对医疗行业发展的关注程度,例如是否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是否积极参加医学研讨会等。此外,观察医疗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如是否对患者充满关爱、对医疗工作充满激情等。
重要性:对医疗事业的热情能促使医疗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
三、团队协作能力
评估方法:从医院的会诊记录、多科室联合治疗案例中评估医疗人员在跨科室合作中的表现。查看他们是否能够及时响应其他科室的会诊请求、在联合治疗中是否积极沟通和配合等。同时,可以向参与合作的其他科室同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合作能力。
重要性:许多复杂疾病需要多个科室协同治疗,良好的跨科室合作能力能提高治疗效率和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
2.科室内部协作
评估方法:通过科室内部同事的评价了解医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协作情况,如是否愿意分享经验、是否帮助新同事成长、在医疗工作中的配合默契程度等。此外,观察科室内部团队项目(如科研项目、教学项目等)的开展情况,看医疗人员是否积极参与和贡献。
重要性:科室内部的和谐协作是科室高效运转的关键,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医疗团队的整体发展。
四、情绪管理能力
评估方法:在高压力的医疗场景(如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等)观察医疗人员的表现,或者通过同事和上级的描述了解他们在紧张工作环境下的情绪状态。同时,可以让医疗人员自我评估在面对工作压力时的情绪调节方法和效果。
重要性:医疗工作压力大,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医疗人员保持冷静和专业,避免因情绪问题影响医疗决策和患者体验。
2.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中的情绪控制
评估方法:从医患沟通记录、现场观察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反馈中评估医疗人员在沟通中的情绪表现。例如,是否能在患者或家属情绪激动时保持耐心和理解,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
重要性:医患沟通中的情绪管理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冷静、理智的沟通能更好地传达医疗信息,解决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减少医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