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论文写作技巧】论文“扣大帽子”的四种表现与对策

时间:2024-07-04 09:57:34

在学术研究的浩瀚征途中,论文选题与写作中的“扣帽子”现象如同迷雾,遮蔽了研究的真实光芒。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未经深思熟虑便将国家大政方针或流行理论生搬硬套,忽视了对研究问题的深入剖析和独立见解。长此以往,不仅束缚了研究者的创新思维与批判能力,更削弱了研究的原创性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旨在细致剖析四种常见的“扣帽子”误区,并提出针对性的规避策略,以期为学术界同仁提供有益参考。


一、误区深潜:四种“扣帽子”现象的深度剖析


(一)宏观政策标签化:实践性的错位强调


部分作者在追求论文实践性时,倾向于将国家宏观政策作为选题标签,却未能有效融合政策背景与研究实际。他们或机械引用政策条文,缺乏对政策影响的深度解读;或无视地域、文化等特异性因素,泛化政策适用性;更有甚者,纯粹为迎合政策导向而写作,牺牲了学术的独立性与创新性。例如,某研究虽冠以“双减”政策之名,实则脱离政策内核,其研究价值并未因此提升。


(二)理论视角空洞化:理论性的表面装饰


在理论应用上,一些作者仅将理论框架作为门面装饰,未能实质性地融入研究过程。他们或仅在标题、引言中提及理论,缺乏详细阐释与实际应用;或机械套用理论模板,忽视研究对象的独特性;或在分析数据时,未能充分发挥理论视角的解释力,使理论与内容成为“两张皮”。此类论文虽看似理论深厚,实则空洞无物。


(三)热点概念跟风化:前沿性的盲目追逐


为追求论文关注度,不少作者紧跟热点话题,却往往浅尝辄止,缺乏深入分析与独到见解。他们或对热点现象进行简单描述,未触及问题本质;或标题醒目但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贡献;或研究框架通用化,未能针对热点问题的独特性进行创新。这种跟风式研究,虽能一时吸引眼球,却难以经受时间考验。


(四)已有研究复制化:创新性的严重缺失


对于科研新手或基础薄弱的研究者而言,套用已有研究成为一种便捷路径,却也因此陷入了创新缺失的困境。他们往往直接模仿他人选题,缺乏独立思考与原创性贡献,研究结论与建议也多为老生常谈。此类论文虽看似规范完整,实则缺乏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二、策略导航:规避“扣帽子”现象的四大路径


(一)追求理论贡献:从实践中提炼真问题


研究者应树立理论贡献的核心理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再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与理论创新解决问题。在迎合国家政策时,不仅要理解政策字面意义,更要洞悉其背后的逻辑与长远规划,以批判性思维审视政策实践成效与改进空间。


(二)理论与研究深度融合:确保有机互嵌


在理论应用上,研究者应确保理论与研究内容的深度融合而非简单拼接。从选题策划到论证分析全过程,都应对所选理论有所交代,使其成为理解问题、解释结果的重要工具。通过精细的理论选择、详尽的文献综述与深入的论证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证的深度对话。


(三)拔高热点选题立意:关注普遍意义


在追逐热点时,研究者应跳出热点本身,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热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与广泛影响,使研究成果具有持久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力。即使热点褪去,研究成果仍能对未来类似问题提供有力参考。


(四)寻找实践中的真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研究者应具备敏锐的问题感知能力与问题解构能力,从实践中捕捉真实困境与独特问题。通过与实践情境的深度互动,提炼出符合研究主题且在实践中特有的研究议题。同时,保持开放心态与批判性思维,勇于跳出传统框架,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索问题本质。


三、结语


论文“扣帽子”现象是学术研究中的一大障碍,它限制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削弱了学术的创新性与实践价值。通过深入剖析四种常见误区并提出针对性规避策略,本文旨在为学术界同仁提供一条清晰的研究路径。在未来的学术探索中,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开放的心态、严谨的态度与创新的思维,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向更高水平迈进。